周易中的人生智慧
二 做事
以上说了做人,应在情理之中。“人”有一撇一捺,人不仅要会做人,还应会做事,否则人——没有一捺,就是横着的“一”,扒下了,礓硬了。《易》曰,“在天成象,在地成形,在人成事”。人生下来就是来做“事”的,成“事”的,会做事,才可能成事,事成了才会把人支撑起来,使人更高大,如图1—1。做事有“是非”,所以要讲“道”——道理、道德,否则 “是”与 “非”若无衡量标准,社会也就大乱了。
1、什么叫做事?
“事”强调的是物与物之间的关系,我们常常不是在做事,而仅仅是在干活。《易》曰,没有修养的匠人眼中所见,唯有“物境”,即“器物”,所谓的“形而下器”,不考虑精神与感情(即象、数、理、神韵)。只注重“物质”的本身,这叫“干活”。只会堆砌,不顾及别人的感受。
比“物境”略高一筹的是“事境”,开始注意到物与物之间的关系,考虑到个体与群体的关系,考虑到与他物的和谐配合关系,考虑到别人的感受、感情及认同——这叫“做事”。
比“事境”再高一筹的是“情境”,原来一切的感情必有所托,才能表现,所谓“其歌也有思,其哭也有怀”。以情感与场景交融,即情景交融。寄托情感,以情而感,所谓的感动、感化,感而化生万物也。
驾于情境之上,而求超出,便是“意境”。驾于意境之上的为“诗境”,诗境为最高境界,非但情景交融,并且物我两忘,所以陶渊明的“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”,李白的“众鸟高飞尽,孤云独去闲,相看两不厌,唯有敬亭山”。诗所需要的是感情,感情期于合,理智期于分,情景交融,物我两忘,为纯科学的理性逻辑是无法达到的。其实,事理无碍,仍须经过感情。
通过以上论述,我们现已开始注意到,什么叫“做事”了吧。有“事”才可能有“事业”,“做事”才可能“成事”啊!人生的失败常常是很会干活,但不会做事。往往活干的越多,因事与愿违,恰恰,适得其反。又常常听人抱愿:“你看我多能干,恰恰老总还不满意,说我瞎干”。至此我们反省过其中的缘由了吗?(如图1—2)
2、事业
“事业”的“业”——業:中间的竖为主干,两边的为木桩,又为装饰物。“业”也如同树木,他的业态如何呢?茂盛了吗?未茂盛怎么办呢?
请往下看,可能会对你有所启发。那我们来看看“树木”是怎样长成的?
图1-2 树木是怎么长成的
树木需要天的阳光照化(火:热情向上),大地的土壤培育(土:信用),智慧的水浇灌(注入智慧),木长乱了,不美了,用金来修剪,来雕刻。
以上就是五行的作用关系。
当你是天(领导),要善于照化树木。
当你是地(基层),要善于培育树木。
当你是人(中层),要善于妥当的处理天地关系,浇灌树木。
竞争对手可比作“金”,使你这棵大树更美,更规范。
3、企业
企业——企盼自己有“业”,有“事业”,业态发展了,事的“业”茂盛(企盼的业成就了),企业发展了。反过来支撑了人生。
事有“是非”,事要按“道”来运行,否则到处碰壁。但“道可道,非常道;名可名,非常名。无名,天地之始;有名,万物之母。故常无,欲以观其妙;常有,欲以观其徼。此两者,同出而异名,同谓之玄。玄之又玄,众妙之门。——《道德经》。”可见真正的“道”难寻啊,那我们就按“公道”来做事吧。公道——即大家共同认可的“道”。“公道”又强调“公德”,没有“公德”的“道”,人们会排斥、打击、唾弃的,所以人要有“道德”。在遵守公共道德的前提下,这就要求我们(或企业)树立正确的目标(标即木与示)。人若无目标,叫盲目,心无目标的人,一定会“乱”,乱了“方寸”。
目标是什么?目标是我们前进的灯塔,目标导方向,目标又是衡量做“事”有效与无效的依据,是裁判员。我们下节再叙述。
“企业”,首先企盼的是“事业”茂盛。可是我们常常会忽略另一层寓意。
现在我们从古人造字的寓意来看,“企”——寓意既要志向高远,又要善于“止”。人字下面一个“止”字,告诫人们在向前运行的过程中,要善于控制,止于之善。就如同我们开汽车,要一个“油门”,还要一个“刹车(制动)”。否则,一直向前开,会败得很惨。下面就拿开车来说:车有优劣,就算给我们一辆完整优良的汽车去开,我们是优秀的驾驶员吗?
请看开车的原理:方向盘——方向
坐 位——位置
油 门——动力
刹 车——制动
离合器——分、合(适时:交往、交通),一分为二,合二为一
目 标——开车人要有目标(还要顾及环境)
以上六项,又如同《周易》八卦中的六爻,只有六项配合协调,才能圆满达成“目标”,即所谓的“六成”——六合成了(周易中有六成概念)。关于“六成”原理,见后面的章节,本节主要启发我们企业不仅要有企盼的动力,还要善于“止”,善于控制。